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课件_《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天天即时

2023-03-22 10:43:56

来源: 互联网

1、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  教学目的

3、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资料图)

4、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5、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6、  教学重点、难点

7、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8、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9、  教学过程

10、  自主预习

1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2、  萧瑟(se4)和煦(xu4)干涸(he2)吞喽(shi4)裸索(luo3)戈壁滩(ge1)无垠(yin1)边缘(yuan2)

13、  2.解释下列词语。

14、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和煦:温暖。

15、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16、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17、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无限:辽阔无边。

18、  边缘:沿边的部分。

19、  导语

20、  探究质疑

21、  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22、  <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3、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24、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5、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6、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倾听、指导。

27、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28、  三、合作、探究课文

29、  (一)语言探究

30、  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31、  (提示:哪些语句使文章富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32、  2.学生交流。

33、  明确:本文运用了对比、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大大加强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34、  (二)写法探究

35、  1.设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请结合有关内容谈浮?

36、  2.学生交流。

37、  明确:举例子、列数据。

38、  3.教师小结:

39、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40、  四、拓展延伸

41、  1.口语训练:

42、  假如你是一味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43、  2.书面习作:

44、  联系生活,谈谈你所知道的其他关于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并给有关部门写封信。

45、  板书设计:

46、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47、  过去的罗布泊(绿洲、仙湖)

48、  现在的罗布泊(消亡)

49、  消亡的原因(改变河道、人口激增、“四盲”)

50、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51、  教材分析

52、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对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对比描写,并根据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象地说明人类盲目无知的破坏行为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原因,从而激发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深入反思。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53、  学情分析

54、  这篇课文语言朴素,也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对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对比描写,并根据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告诉人们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学生们虽然学习说明文不多,但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接触较多,只要教师有效引导,因而理解此文不会有太大困难。

55、  教学目标

56、  知识与能力:

57、  理解、积累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58、  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59、  过程与方法:

60、  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61、  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62、  情感态度价值观:

63、  1领会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品味准确鲜明的语言。

64、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65、  教学重点和难点

66、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培养概括要点和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67、  教学难点: 培养概括要点和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68、  教学过程

69、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70、  听flash《月牙泉》

71、  师:歌声传递心声,说说歌者在歌声里传递出怎样的心声?(担忧、惋惜…)

72、  师: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带来精彩,有些变化会让人很心痛。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的课文《罗布

73、  泊,消逝的仙湖》,和变化有关吗?

74、  (设计意图:由视频激发学生兴趣,由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课文学习

75、  理解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76、  二、解题

77、  你能从标题中品出哪些信息?为什么用消逝而不用消失?

78、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通过标题感知课文内容。)

79、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80、  检查字词的积累情况,并交流预习时边读边划出的疑难问题。

81、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特别是重点字词音、形、意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82、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83、  思考:(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84、  (二)、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85、  (三)、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青海湖、月牙泉)

86、  (四)文章包含了怎样的感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87、  交流:

88、  (一)、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89、  1:“水充足——过去的罗布泊: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板书“绿洲”

90、  你怎样理解生命的绿洲?(孕育,敷衍,滋润生命,是生命的沃土。)

91、  有:“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有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

92、  “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水充足而且清澈,引来了许多的水禽嬉戏玩耍,是美丽的仙湖。 板书“仙湖”

93、  文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

94、  明确:有,张骞惊呆了,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斯文·赫定惊讶了,他乘舟游赏;还有第6段的“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说明人们有美好的生存环境,所以这里才热闹繁华。

95、  因为有充足的水,过去的罗布泊是绿洲是仙湖,周围热闹繁华。罗布人诗意地栖居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这个美丽的仙湖有多大?

96、  明确: 20世纪1000多平方公里.

97、  1000多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永兴县城区面积是14平方公里,郴州市区面积约80多平方公里。大家可以折算一下,约是几个永兴县城的大小!又约是几个郴州市区的大小!

98、  (二)、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99、  1: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100、  2: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板书“荒漠 死湖 ” )

101、  相对于过去的热闹繁华,现在是死寂恐怖,没有生命,难得有勇士去考察,也一去不复还了。(出示图片,余纯順碑)

102、  (三)水,这么多的水,说没就没了,在什么时候消失了?

103、  从生命的绿洲到生命的禁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恶果呢?

104、  明确:是改道、四盲。

105、  哪四盲?学生齐读。

106、  作者说“四盲像巨大的吸水鬼。”说说巨大的吸水鬼有多大?(学生举例文中的数字说明)

107、  归根结底,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谁?(人)

108、  这会是那时人们的初衷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109、  问题出在哪?

110、  明确:问题出在“盲目”上,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只求索取,以为地球可以无止境地提供人所需要,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111、  从罗布泊的消逝应吸取什么教训?

112、  永兴也好,郴州也罢,都在大兴土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有了罗布泊的前车之鉴,你想对县长、市长提什么建议?

113、  课文不仅有对罗布泊消逝深表同情,还有对人的强烈谴责。作者是怎样谴责的呢?

114、  明确: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又”字,和 !说明作者的谴责悲愤之情。

115、  (四)一个副词“又”,说明相同的悲剧在重复,那么还知道有哪些悲剧在重复?

116、  明确:还有,青海湖水面下降,月牙泉 ,大有干涸之势

117、  我看到一则有关青海湖的现状报道,青海湖,每年缩减一个杭州西湖的面积!课开始听到的“月牙泉”歌声中传递的担忧同样痛心的存在。除此之外,还有吗?

118、  而这一切也都是谁造成的?

119、  多媒体展示:

120、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

121、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122、  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

123、  齐读后面两句。

124、  悲剧在重复,因而作者以强烈的呼吁结束课文,作者字里行间在呼吁什么呢?请你来填。

125、  多媒体展示:

126、  救救青海湖,

127、  救救月牙泉,

128、  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29、  救救……

130、  我们把“救救我们自己”接在这句的后面,齐读一遍,读出振聋发聩的力量,让这呼吁让更多的人听见!

131、  生:齐读。

132、  (设计意图: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生生、师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自己的正确的环保意识。)

133、  五、情感体验

134、  文字让我们触摸到罗布泊的美丽与恐怖,读了课文,我们的心情是 难过 愤怒 沉重……这是一篇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它不仅有真实性,更有形象性,抒情性。作者吴刚在深入的调查和实地的考察中,他的感情一定比我们更深刻,也更复杂.

135、  多媒体展示:

136、  面对美丽罗布泊的消逝,我从字里行间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交流体验到的感情,并用你的声音表达出你体会到的感情。

137、  学生交流:

138、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139、  明确:胡杨号称三千年不死,死了三千年不倒,倒了三千年不腐,足见它生命力的顽强。“不愿”“挣扎与痛苦”“求救”等词,用拟人的修辞,描绘出胡杨的痛苦,作者借胡杨林来倾诉痛惜之情。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

140、  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句话,“裸露的胸膛和一道道肋骨”也运用拟人的手法,在70度的高温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痛苦和无奈。也来读一读。

141、  3: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遗憾之情和强烈的谴责。

142、  明确:“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排比的手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出强烈的求救声。

143、  师:这句话怎么读,才能读出排比的气势,读出作者的呼吁之情?

144、  4:“救救”要读的一个比一个强,语气要强烈。(齐读)

145、  老师也想说一句,最容易忽视的一处,第14段,“罗布泊消失了。” 一个短句,自成一段,可以感到作者面对惨状无言表达的痛心!

146、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采取了对比的手法,兼以拟人、排比手法的使用,展现了罗布泊过去和现在景象,然后透析了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联想到月牙泉、青海湖的颓势,进而激发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培养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147、  六、课堂小结:

148、  其实文中每一个词句,包括最客观的数字,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面对已经发生的悲剧,和依然在发生着的悲剧,作者在深深的忧患,人们也在深刻地反思:如果人类不懂得珍惜,罗布泊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我们有理由相信:

149、  (多媒体展示)

150、  造成悲剧的是人,

151、  改变这一切的一定也是人!

152、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总结课文,对课文知识再次整体梳理,深化课文主题,有效联系现实。)七、布置作业

15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调查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看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在《月牙泉》的伴奏音乐中结束本课教学。)

154、  板书设计

155、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56、  吴刚

157、  原因:“改道”、“四盲”

158、  昔日: 罗布泊 今日:

159、  仙湖、绿洲 神秘、沙漠

160、  同样的悲剧: 青海湖、月牙泉

161、  作者感情:痛惜心情,忧患意识

162、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63、  对学生的评价,第一要参照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第二方面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的表现,而学生对课文学习中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各种素质培养应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64、  教学反思

165、  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只是导演,应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本节课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有效组织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营造出了一个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思考问题,合作交流,质疑探疑,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让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人痛心疾首。教学时,我更多地考虑营造课堂气氛,感性资料的触动、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振动,坚定树立保护我们环境的意识。

166、  【教学目标】

167、  1、知识目标:

168、  ⑴ 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169、  ⑵ 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170、  ⑶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71、  2、能力目标:

172、  ⑴ 引导同学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同学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73、  ⑵ 揣测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174、  ⑶ 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实际,考虑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5、  3、德育目标:

176、  培养同学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同学关注生态问题。

177、  【教学重点】

178、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179、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180、  【教学难点】

181、  1、品读课文,揣测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182、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183、  【教学方法】

184、  1、文献法:

185、  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图示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或投影,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186、  2、合作探究法:

187、  引导同学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88、  3、体验法:

189、  角色虚拟,“假如你是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要求同学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190、  【教具准备】

191、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西北地区地图、相关图片

192、  【课时布置】

193、  1课时。

194、  【教学过程】

195、  资料展播;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探求文章的写作轨迹,整体掌握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延伸想象,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196、  一、导语设计

197、  设计一:

198、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同学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199、  同学们,请看这里的颜色,这是沙漠的标志,而地名却叫“罗布泊”。

200、  “泊”就是湖泊,罗布泊原本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荒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请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

201、  设计二:

202、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树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203、  二、资料展播

204、  同学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可由投影显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西北地区地图”“茫茫大戈壁”“青海湖”“月牙泉”“探险乐园罗布泊”“沙漠风光图”等。

205、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06、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同学听读,整体感知:

207、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

208、  萧瑟(xiāo sè):形容冷落、凄凉。

209、  和煦(hé xù):温暖。

210、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211、  吞噬(shì):吞食;并吞。

212、  裸露(lù):没有东西遮盖。

213、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14、  2、同学熟读课文:

215、  3、教师提问:

216、  同学们,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

217、  明确:

218、  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219、  提问:

220、  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21、  明确:

222、  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223、  4、同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

224、  明确:

225、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溢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树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26、  罗布泊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227、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

228、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229、  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230、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231、  罗布泊的消逝是因为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232、  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233、  5、教师总结:

234、  文章从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逝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235、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236、  1、同学齐读12、13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

237、  2、提问:

238、  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239、  同学讨论:

240、  明确:

241、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久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242、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现在西部大开发也同样是开发,一定要注意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抓好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建设。

243、  五、品读课文

244、  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理解文中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45、  教师提示:

246、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有形象性、抒情性。试探究这篇报告文学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体会文章独特的表达效果。

247、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句子评析,试用替换法揣测文句。

248、  自主学习效果展示:

249、  1、体味真实性:

250、  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

251、  如:《汉书·西域传》记载了……另据史书记载……

252、  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沛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253、  “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作者引用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254、  2、感受形象性:

255、  具体表示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

256、  ⑴ 对比手法:

257、  集中表示在三、四自然段。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

258、  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发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59、  ⑵ 拟人手法:

260、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标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假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261、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假如替换成“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262、  ⑶ 排比:

263、  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264、  ⑷ 注重想象描绘:

265、  如:“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注重想象描绘,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罗布泊当年的美丽。如替换成“据史书记载,罗布泊水域辽阔,周围万顷绿地,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比较一下,效果如何?

266、  3、体会抒情性:

267、  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

268、  (多媒体显示)

269、  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情感:

270、  ⑴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繁重。

271、  ⑵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272、  ⑶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273、  同学细细体会,并相互交流。

274、  明确:

275、  ⑴ 直抒内心痛苦而繁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276、  ⑵ 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277、  ⑶ 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278、  同学齐读评析过的语句,仔细体味其形象性、抒情性。

279、  六、课堂小结

280、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是生生所系。假如家没有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身的双手,是发明,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身的双眼,是热切地期盼,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让智慧插上理性的双翅,让睿智赶走狂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将不会再重演。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

281、  七、延伸想象,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282、  1、实物投影,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283、  2、憧憬表达:

284、  假如你是世纪老人,你该如何向人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285、  教师提示:

286、  ⑴ “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87、  ⑵ “我”的生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288、  ⑶ 从出生到20岁,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象要丰富,要有情调,用拟人化的口吻最好。

289、  ⑷ 从20岁~60岁,紧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290、  ⑸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

291、  ⑹ 我要回报罗布泊。

292、  3、同学考虑,并自由发言。

293、  学习目标

294、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95、  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96、  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297、  重点、难点

298、  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299、  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300、  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301、  预习

302、  学习“读──读,写──写”。

303、  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

304、  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沿岸盐泽广布。

305、  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306、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307、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

308、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

309、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

310、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

311、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

312、  整体感知:

313、  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归纳能力。问题的三个方面,提示了整体把握的入手处,启示我们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先要把课文内容分析为几个基本的方面,然后分别提要。)

314、  过去:

315、  现在:

316、  变化的原因:

317、  二、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本题抓住课文表达方式的特点,作了适当提示,让我们揣摩富有表达效果的句子。)

318、  直抒胸臆的句子(举例):

319、  引用数据的句子(举例):

320、  三、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21、  问题研究

322、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这个问题要抓住重点片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探究深层含义,从中获得启发。)

323、  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从根本上、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上探究。)

324、  根本上:

325、  写作手法:

326、  修辞手法(举例):

327、  表达方式(举例):

328、  拓展延伸

329、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要求具体诉说罗布泊百年沧桑,是描述的训练,又是口语的训练,又是想像的训练。)

3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6、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本题沿着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让我们关注生态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生态问题是一个大概念,要打开思路,提出问题,研究对策。)

337、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教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338、  一、教学目标

339、  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明白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340、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要点的能力和在网络中查找、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

341、  情感目标:唤醒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难点)

342、  二、教学时间:

343、  1课时

344、  三、教学方法

345、  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分别运用情景导入法,想像联想法,分组讨论竞赛法,对比感受法,朗读法,换位思考法等。

346、  四、教学过程

347、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348、  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喜欢欣赏风景图片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放映两组风景图片,大家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图片放映完后)大家知道吗?其实,这两级图片都是罗布泊的景象,只不过一个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一个是一望无际、了无生气的茫茫荒漠。那么,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将会告诉我们这其中的原因。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

349、  第二环节:课内求知

350、  检查预习效果:请一位同学介绍昨天在网络中查找到的关于报告文学的知识。(明确: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和文学性。)

351、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两次重温课文的内容。

352、  在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比较熟悉的基础上,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353、  全班同学分男、女两大组,在文中寻找描述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情景的语句,并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看谁找得最准,读得最好!

354、  自由讨论后回答:罗布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又是什么使罗布泊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355、  请同学们当一回公安战士,每四人为一小组,在文中寻找毁灭罗布泊的罪魁祸首,并用课文中的材料来概括说明罗布泊为什么会消失?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356、  请同学们当一回律师,全班同学分两大组,分别从课文中和网络中寻找证据来给人类定罪。可以用课文中的材料概括介绍,也可以用网络中查找到的相关图片来展示说明,力求用鲜明对比的方式来控诉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罪恶行为。

357、  请同学们当一回法官,说说这时候最希望人类有怎样的反应?提醒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

358、  第三环节:课内拓展

359、  那么,人类是否觉醒了呢?请大家一起去思考,去寻找,看看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步伐是否停止?可以在课文中寻找,也可以在网络中查找。当有同学从文中找出青海湖和月牙泉这两个例子后,老师播放背景音乐《月牙泉》,让同学们继续在忧伤的旋律中在网络中寻找地球上还有哪些江、河、湖、海,由于人为的原因而正在萎缩或消失?大家可以自由地讨论发言。(明确:有居延海,艾丁湖,艾比湖,乌伦古湖等。)

360、  课堂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网上相关资源的浏览,请同学们联系自己身边的环保现象,提一些看法和建议,或是拟定一些环保标语。写完后,大家自由地讨论与交流。

361、  第四环节:课外延伸

362、  作业:请同学们放学回家后,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然后以地球的口吻写一篇题为《人类,我想对你说》的作文,并发往网上的相关论坛,然后再把作文发送到老师的邮箱,并把自己的作文在网上的发表情况也告诉老师。同学们互相之间也可以交流讨论自己的作文和看法,还可以向老师推荐优秀作文,然后大家一起评选出优秀作文发表在学校的优秀作文空间里。

363、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364、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365、  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66、  过程与方法:

367、  学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68、  CAI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369、  情感态度价值观:

370、  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表示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371、  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372、  【一】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法突破重 点:

373、  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374、  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375、  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376、  难 点:

377、  ①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

378、  ②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79、  【二】教学突破

380、  课文全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对对比、拟人、客观数据的分析、体会、从而整体把握该篇文章内容。

381、  【三】教具准备:自制CAI课件

382、  【四】教学过程:

383、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配有九寨风光图片),听到这首非常熟悉的歌曲,想必大家早已神游于以高原湖泊众多、瀑布雄伟壮观、植物景观奇妙的人间仙境——九寨沟。其实,除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外,今天教师也准备带领大家去另一个人间天堂。

384、  二、对比中震憾

385、  说美景猜测风光无限是何方。 我这儿有几张他的倩照,请先欣赏,看后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景象?

386、  总结:刚才大家看到的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更是人间仙湖。

387、  诉惨状联想。 我这儿还有几张更为美妙的独特的图片,也让你们开开眼。看后问:你们看到的又是什么景象?(播放CAI课件:今日罗布泊图片) 总结: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摄氏度。天空中没有一只鸟,没有任何飞鸟敢于穿越,它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恐怖的地方。

388、  解包袱这是同一地方——罗布泊,书中寻找天堂与地狱的景象,富有感情的朗读。(讲析对比,列数学和生动的说明) 刚才我们看到的两组图片,一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组是大漠沙若浪,寂寞无人家。一边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边是戈壁滩,狂风卷,鸟不拉屎马不前。

389、  你们可曾想,这天壤之别的两处景,竟是同一地方——那就是神秘的罗布泊。(板书:罗布泊) 请同学们翻开12课,分别从文中找出罗布泊青春亮丽和恐怖凄凉景象的句子。(学生自由勾画并朗读) 齐读文段(投影显示文段)过渡:美景不在,惨状不堪目睹,文中准确的数字同样震撼人心,请从文中找出体现今昔变化的数据,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90、  1教学目标

391、  1.学习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理解罗布泊之所以成为沙漠,原来是愚昧造成的恶果。

392、  2.多角度地处理课文信息,通过“写”的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393、  2学情分析

394、  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索取的贪婪和盲目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课文告诉人们,罗布泊之所以成为沙漠,是愚昧造成的恶果。

395、  课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惜,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好资源。

396、  课文的“研讨与练习”点示了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性。如第1题指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概括提要,达到把握文意的目的。如“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另一种方式是抓住点睛之笔,小口径切人,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397、  练习题中的开放题的设计也力求角度、方式多样化。有的要求在重组课文信息的基础上发挥想像,如,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这些,都在启示着我们如何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

398、  3重点难点

399、  学习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理解罗布泊之所以成为沙漠,原来是愚昧造成的恶果。

400、  4教学过程

401、  4.1第一学时

402、  一、简洁导入新课

403、  请同学们看课文的“研讨与练习”。这篇课文后面共有四个练习,就有三个与“写”有关。

404、  第一题要求“概括”,第三题要求“诉说”,第4题要求“呼吁”。

405、  再看课文前面的小方框,里面的内容就是根据课文内容写成的。

406、  所以我们今天就上一节变“读”为“写”的课。

407、  这个课就叫做:“课文小作文”课。

408、  二、概说课文文意

409、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410、  (2)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表达自己(感受最深的)阅读所得。

411、  (3)同学们发言。教师即席评说。

412、  同学们可能会表达的一句话:

413、  罗布泊的今昔对比,告诉我们制造悲剧的是人。

414、  人类因为破坏环境而使仙湖消逝。

415、  罗布泊的生态悲剧应该增强我们强烈的忧患意识。

416、  罗布泊的悲剧表明大自然已发怒了,如果再执迷不悟,我们将失去唯一的家园。

417、  罗布泊的变化告诉我们:保护生态,迫在眉睫。

418、  短短几十年,由仙湖变荒漠让我们感到环境、生态问题的严峻。

419、  死神在罗布泊的上方开怀大笑,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我们,却没有尽到责任。

420、  曾经的绿洲变荒漠,人类正在破坏地球。

421、  人类正在亲手毁掉自己辛辛苦苦建造美丽的、唯一的家园。

422、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洁生动的对话。

423、  三、指点本课看点

424、  教师讲析本课看点:

425、  所谓本课看点,就是课文中最值得我们体味、深究、欣赏的地方。如:

426、  ·本课的标题

427、  ·关于罗布泊遥远过去的描述

428、  ·关于罗布泊现在的描述

429、  ·关于塔里木河与罗布泊的关系介绍

430、  ·关于胡杨的描写

431、  ·作者的忧患意识与文中的呼吁

432、  ……

433、  教师选择课文内容的几个“点”,用“串词”的方式,带着学生有重点地朗读一下。

434、  四、讲析技法要点

435、  (1)教师讲析“课文小作文”的形式:

436、  所谓“课文作文”,主要是指在课堂上:

437、  读大文写小文,

438、  读长文写短文,

439、  读此文写彼文;

440、  读一文写多文。

441、  这是一种自读课文的好方法,也是一种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训练,同时是一种语言表达训练。

442、  (2)教师讲析“课文小作文”的过程:

443、  首先,根据课文内容自定一个小小的作文题——如“美丽罗布泊”、如“可怕的罗布泊”、如“胡杨的诉说”,如“四个‘盲目’用得好”,如“说说‘问题出在近30年’中的‘问题’”等等,题目越新鲜、内容越实在越好。

444、  然后,根据自己的命题,尽量利用课文的语言写百字左右的小作文或作文片段。

445、  (3)教师讲授“课文小作文”的技法:

446、  ①可从概括内容的角度写

447、  ②可从说明事物的角度写

448、  ③可从描述事物的角度写

449、  ④可从抒发情感的角度写

450、  ⑤可从表达感受的角度写

451、  ⑥可从欣赏课文语言的角度写

452、  ……

453、  (4)教师继续土进行“课文小作文”的技法讲授:

454、  ①可以用自己的话语来写,如进行课文概括、表达读文感受等。

455、  ②可以重点利用课文中的某个片段进行改写。如抒发情感等。

456、  ③可以自由地组合课文的文句,形成一段短而完整的文字。如描写景物、讲述故事等。

457、  ……

458、  五、学生课文作文

459、  (1)请同学们“献出”自己所确定的小作文题:

460、  如:曾经有过的美丽 昨日的美丽还能重现吗 罗布泊的昨天今天明天 痛苦的呻吟盲目的代价 逝去的美丽 罗布泊的最后一滴眼泪,从前那里是仙湖那人,那湖,那树 梦回仙湖 谁吞噬了它的美丽 罗布泊的梦 梦中的罗布泊 无奈的胡杨 昨日的仙湖今日的荒漠 仙湖·荒漠,别了,罗布泊 罗布泊的悲鸣,罗布泊的今昔 仙湖之死……

461、  (2)老师根据学生的“献题”,也公布一批小作文题,供学生选择:

462、  1.美丽的罗布泊

463、  2.这里曾经有过……

464、  3.“我”眼中的罗布泊

465、  4.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

466、  5.话说胡杨

467、  6.死去的胡杨

468、  7.一株胡杨的独白

469、  8.说说塔里木河

470、  9.课文中的“水”

471、  10.课文中的数字

472、  11.课文中的忧患意识

473、  12.悲剧并没有止住

474、  13.说说"问题出在近30年中的“问题”

475、  14.四个“盲目”用得好

476、  15.我喜欢课文中这样的一段话

477、  16.《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内容简介……

478、  (3)学生写作10分钟左右。

479、  (4)课堂交流。

480、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评说。如:

481、  我仿佛……

482、  我是一棵出生在久远年代里绿树环绕的罗布泊旁的胡杨。回想以前,白昼时,碧水如镜,鱼鸥欢唱,生机勃勃。黑夜时,皎月清辉,静影沉璧,万籁俱寂。我现在常常希望时间可以回到过去,因为昔日美景今已虚无。再也没有成群结队的小鸟向我招手,再也没有美丽锦鳞给我问候。我渴啊!渴啊!但我更加痛心!我缓缓地闭上了眼;梦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美丽的罗布泊。

483、  六、引导作文欣赏

484、  老师留心学生的作文,力求做到能够组合成一篇课文缩写。如下文。如果不能做到,就由老师进行。

485、  下面的这篇“文章”是由四篇小“文章”组成的,它艺术地表现了课文全文的基本内容

486、  罗布泊的悲剧

487、  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488、  在遥远的过去,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489、  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赞誉道: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490、  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一只鸟,夏季气温高达70℃。

491、  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492、  如果站在罗布泊边缘,你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493、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494、  问题出在近30多年。人们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495、  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496、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

497、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498、  七、课堂教学小结

499、  课文小作文是一种读写结合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500、  教学目的

501、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潜力。

502、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503、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504、  教学重点、难点

505、  1.学习比较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506、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507、  教学时数:

508、  一课时。

509、  教学过程

510、  一、预习

51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512、  萧瑟(se4)和煦(xu4)干涸(he2)吞喽(shi4)

513、  裸索(luo3)戈壁滩(ge1)无垠(yin1)边缘(yuan2)

514、  2.解释下列词语。

515、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516、  和煦:温暖。

517、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518、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519、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520、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521、  无限:辽阔无边。

522、  边缘:沿边的部分。

523、  二、导人

524、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杯具?

525、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526、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527、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528、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529、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530、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

531、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532、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我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533、  四、学习课文资料

534、  (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535、  明确:

536、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光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537、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538、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最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立刻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539、  (二)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540、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541、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542、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杯具?(训练复述潜力)

543、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杯具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44、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545、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546、  (三)学习比较的写法。

547、  组织学生讨论。

548、  1.作者采用这种比较手法有什么作用?

549、  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比较吗?请找出来。

550、  明确:

551、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552、  此刻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证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553、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那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我的肌肤筋骨。”

554、  五、探究活动

555、  提问:

556、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557、  学生讨论交流。

558、  明确:

559、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560、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561、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562、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563、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完美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564、  六、拓展学习

565、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杯具仍在继续。你还明白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566、  七、小结

567、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以前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此刻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透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杯具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568、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此刻的破败比较;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述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569、  八、布置作业

570、  1.研讨与练习二。

571、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572、  一:导入

573、  屏显“泊”,看到这个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停泊或者水泊,都是和水有关。有一个地方叫罗布泊,它有一个美丽的称号,叫仙湖。可这个仙湖消逝了,不复存在。

574、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问号,你有哪些问题要问?

575、  二:仙湖寻踪

576、  大家的提问,也正是我们想知道的。松滋实验初中网站社会万象栏目特派我们八八班全体同学深入调查此事。

577、  首先我们罗布泊的过去有个初步的了解。

578、  罗布泊: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其水源是塔里木河,或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到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在20世纪中后期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

579、  说实在话说我搜遍网络也没有找到罗布泊过去水波盈盈的图片,但两位名人却实实在在告诉我们罗布泊曾经的辉煌。读8自然段

580、  从他们提供的资料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罗布泊?

581、  文章没有具体描绘罗布泊的热闹与繁华,引用史书和资料有何用意?

582、  美丽的罗布泊在20世纪初的时候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松滋市1433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整个松滋市,这么大的水域却消逝了?为什么是消逝不是消失呢?

583、  三:现场连线

584、  这么大的水域永远消失,很是让我们痛心,实验初中特派的65名记者已到达了罗布泊现场做实地考察,站在罗布泊裸露的胸膛上,你们看到了一些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描写现在的罗布泊的段落,边读边圈点勾画,边概括边整理。

585、  好,我们现在开始连线前方记者。现场连线

586、  A,不死的胡杨死了,拟人手法,读出痛惜之情。你读的很动人作者写得也很动人,文章动人的原因在哪里?

587、  B,大地裸露着,分析拟人手法,读出痛苦无奈。

588、  C,气温高达70度,不见一只飞鸟,没有任何飞禽敢穿越。读出荒凉之感

589、  师生齐读24自然段。

590、  四:深度调查

591、  听完你们的汇报,格外沉痛乃至窒息。短短30年,罗布泊由仙湖变荒漠,由生命绿洲变死亡之海,由天堂变地狱。变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原因何在?请65位记者进一步做深度调查。

592、  1.四盲。盲目什么意识?具体数据?盲目四个盲目叠加有什么作用?

593、  2.罗布泊永远的消失了,制造这一悲剧的是谁?(人)。这时你们能归结出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吗?

594、  3.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595、  小结调查结果:此时我们明白了是人的盲目发展人的急功近利人的目光短浅自以为人的贪婪造成了这一悲剧。

596、  4.一个“又”字说明什么?二生读。

597、  五:警钟长鸣

598、  罗布泊在哭泣,可悲剧还在继续上演,青海湖月牙泉在慢慢消逝,这两个地方或许离我们有些遥远。我们身边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

599、  在本文中,作者以强烈的呼吁结束课文,相信这呼吁也是所有有责任感有良知心中的呼吁!请看大屏幕,在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

600、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救救

601、  齐读二遍

602、  结语: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给自然带来伤害,只是希望人类在在发展的同时能少一些盲目,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是完美相融,而不是彼此伤害。

603、  学习目标:

604、  1.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05、  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该吸取那些教训。

606、  教学流程

607、  1.读课文,勾画文中描写罗布泊美丽的句子,进行整理,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文字:《美丽的罗布泊》。可以是文,可以是诗。

608、  2.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罗布泊现状的句子,进行整理,并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文字:《恐怖的罗布泊》。

609、  (以上两项,可以分男女来写,女生写第一项,男生写第二项,比一比,谁写得最好。作为预习来完成。)

610、  3.用楼兰古国事的故导入课文。

611、  4.展示预习成果,学生点评。

612、  5.谈谈两者对照的感受。想一想文章的题目为什么用“消逝”而不用“消失”?

613、  6.谁之过?(这个环节重点研读课文12——13段,品读字词和句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614、  7.文章是写罗布泊,为什么还写到了青海湖和月牙泉?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你周围的,你听说过的。

615、  8.面对这种现状,作者的心情怎样?

616、  9.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这种“痛苦而沉重”的心情的句子进行品读。

617、  10.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618、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这是什么句式,应该怎么读?)

619、  11.脚本展示:假如你是罗布泊,你想说什么?假如你是罗布泊已经枯死的胡杨林,你想说什么?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你想说什么?假如…… 你还可以就是一位中学生,给人类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620、  知识与能力:

621、  1.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622、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623、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624、  过程与方法:

625、  1.利用罗布泊以前的风光图和现在的沙漠风光图让学生引学生进入学习情景。

626、  2.学习运用对比、探究、引用数据的方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罗布泊今昔进行碰撞,体会文章的感情。

62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28、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并理解作者借胡杨林来倾诉痛惜之情的思想感情。

629、  教学重点、难点:

630、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631、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632、  教学过程:

633、  一、导入

634、  根据你的预习,谁来解释一下标题的含义,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而提出问题:罗布泊曾是怎样的?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布泊,听听他的诉说。

635、  二、整体感知

636、  昔日罗布泊、今日罗布泊各是怎样一个地方?有什么可以证明?

637、  

638、  三、问题思考

639、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640、  四、研读赏析

641、  作者的痛惜之情和忧患意识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642、  五、拓展延伸

643、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 还知道哪些悲剧正在上演?

644、  六、小结

645、  罗布泊是一个悲剧,同样的悲剧还有许多许多!为了不让悲剧再上演,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最新新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