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环球今头条!300万袋“致富菇”背后的“喜和盼”

2023-03-28 21:39:3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3月28日电 题:300万袋“致富菇”背后的“喜和盼”

新华社记者金地、王松、石枫

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模范村,尽管还没到猴头菇菌袋进棚的时候,但村里悦来颐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依然忙个不停:600多个大棚都要仔细检查,有破损的地方及时修补,为天气转暖后的菌袋进棚做好准备;产品加工生产线上,分选、加工、包装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最新研发的猴头菇罐头产品需要新的加工设备,这两天工人正在加紧安装,只等4月上旬投入使用……


(资料图)

悦来颐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部分大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记者近日来到模范村,见到合作社理事长谢建伟。“看准这两年预制菜兴起的趋势,今年春节过后我们就开始研发罐头产品,等生产线组装好,一天的产量能达2000罐。”谢建伟说,合作社一开始做“原字号”产品,只卖鲜货和干货,利润比较低,如今产业链越延越长,产品附加值也越来越高,今年还要瞄准市场需求,推出更多深加工产品。

模范村是远近闻名的“蘑菇村”。村党总支书记谢国强介绍,村里种菇的人不少,但过去都是“单打独斗”,效益上不去。近年来,村里先后成立两家专业合作社,集中力量发展猴头菇产业。“最开始我们合作社只有8个人、10个大棚,后来看到产业发展好,加入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有135名社员、600多个大棚,年产猴头菇300万袋,产值超过2000万元。”谢建伟说。

小作物带来大产业,也为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可喜变化。提起现在和过去的不同,村民栾妮妮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有奔头”。她不仅在合作社入股,还负责做菌袋、大棚管护、深加工产品包装等工作,一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

“以前自己种猴头菇,一到下雨就怕把菇淋着,太阳大又怕棚里温度太高,最怕的是遇上自然灾害和行情不好。”栾妮妮说,“现在从农民变成股东,每年有分红,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收入有保障,可以一心扎在种菇上。”

悦来颐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在进行猴头菇产品包装塑封。新华社记者 金地 摄

猴头菇种植的一个关键技术点在于菌袋的制作,稍有差池就会出现杂菌。在合作社的养菌室,记者看到了已经制作好的300万个菌袋。再过大约1个月,大棚里就将摆上一个个菌袋。到那时,社员们会更加忙碌,要每日巡查大棚,及时调整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

今年66岁的村民孟繁荣,如今分包负责合作社30个大棚的日常管理工作。说起对未来的期盼,他说:“自己管的大棚里猴头菇长得好、产量高,合作社年终核算时给的费用就多。现在就想把大棚管好,将来还想看看能不能再多分包一些。”

对于合作社的发展,谢建伟则有自己的想法。目前大棚里温度、湿度的调节,主要由社员靠经验判断。“将来我们想建智能化、数字化的大棚,各项数据都能精准调节,这样种出来的猴头菇质量更好!”他说。

近年来,海林市通过建设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园区、打造猴头菇产业带、扶持和培育猴头菇加工企业等举措,推动猴头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全市猴头菇年生产总量超1.5亿袋,有超千万袋生产规模的猴头菇专业村3个、猴头菇标准化示范园区6个,猴头菇年产值4.54亿元。

关键词:

最新新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