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面对《雷锋日记》里的 “七问”,西藏军区官兵用实际行动作答:踏着3月春光,驻守墨脱的某团官兵走村串户为群众看病理发、传授养殖技术;驰骋千里川藏线的某运输旅官兵走进沿线学校,送去学习用品、开展国防教育……
(资料图)
多年以来,西藏军区部队官兵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始终“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大力开展送技术、送教育、送文化、送健康等爱民助民活动,倾心帮扶困难群众,聚力解决发展难题,用无私大爱不断构筑延伸高原群众迈向幸福生活的天路。
情牵笑泪,用力托举娃娃读书梦
穿行在沃衍的雪域高原,每当部队车辆在放学时间驶过村庄学校,总是会遇见驻足敬礼的学生们。“这些大都是与军区部队官兵结成帮扶对子的学校学生。”某运输旅驾驶员潘浩说。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近年来,军区部队广泛开展“雏鹰育才资助行动”,为驻地周围的学校送去温暖,并资助了一大批藏族贫困生继续完成学业。
“我决定回到家乡,回到高原,就像你们当初帮助我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不久前,西藏林芝军分区驻守波密的某营官兵接到资助多年的学生次仁拉姆电话,去年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她,毅然放弃知名企业递来的橄榄枝,选择回到西藏建设自己的家乡。
每一个渴望读书的梦想都值得全力以赴。在这片苦寒之地,像拉姆一样的学生还有很多,由于家境贫困早早地辍学回家打工,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但像拉姆一样幸运的学生同样很多,官兵们圆了他们的上学梦,帮助他们重返校园。
雅鲁藏布江边的东雅村,某汽车团官兵在村里办起第一所“希望小学”,让全村的学龄儿童陆续走进课堂。官兵们与贫困学生结成助学对子,并让高学历官兵担任“课外辅导员”,村里不仅先后走出多名大学生,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在逐年提高。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西藏军区部队将帮扶学生援助教育事业,作为助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来,百余所学校与各部队结成“帮学对子”,共学促建让一茬茬的学生们完成学业考上大学。
在拉萨第三高级中学的校园中,“兵老师”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走进校园,走上课堂,不仅为学生带来各类辅导读本、学习用具、文体器材,还带来一场场精彩的国防教育讲座和军事体育课。西藏军区某旅与拉萨第三高级中学结对共建期间,还先后资助几十余名藏族学生完成学业,这些学子学成后返乡继续推动地方发展。
铢积寸累,日就月将。在西藏各部队“玛米更拉”(意为“兵老师”)的努力下,无数学子重返校园完成学业考上大学。他们中不少人受到官兵精神的感召,学成后回到边境村庄,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成为稳边固防、兴边富民的中坚力量。
奔赴水火,舍命打通群众生命线
“我们是人民解放军,大家请放心!”救灾第一线,西藏部队官兵始终保持冲锋姿态。面对嘉黎县忠玉乡特大洪水灾害,西藏某部队迅速组织官兵深入抢险救灾一线,全力调运救灾物资,抢修人行索道,疏通救灾通道,徒步抢运补给打通救援通道,把生活物资送到了受灾群众手中。出生入死的身影令受灾的群众无不动容,给他们取了个亲切的称号——“冲在最前面的迷彩服”。
哪里情况最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2018年11月22日,西藏江孜县白格段两次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因水位上涨白格村成为“孤岛”,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西藏军区部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迅速从备战状态升至临战状态,救援力量20分钟完成集结,一声令下开赴灾区。面对险情,多争取一分时间就能为民众多争取一份平安,某工兵防化旅官兵自备干粮、一车三驾,驰骋1400余公里,人歇车不停,为救灾赢得宝贵时间。某陆航旅官兵翻越数座雪山,第一时间开辟空中通道,打通“生命走廊”,为村民们投送蔬菜、肉类、棉衣、帐篷等物资。
“关键时刻还得靠人民子弟兵,谢谢你们!”获救群众纷纷感慨道。2022年,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西藏军区部队组织多路救援力量,争分夺秒奔赴灾区展开救援行动,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有力措施挽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险情面前,那一抹迷彩绿负重前行;危难时刻,子弟兵用生命托举希望。西藏军区部队以维护人民利益、守护人民安全为己任,带领广大官兵积极参加抢险救灾、维稳执勤等应急任务,努力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尖兵。
心系冷暖,投身共建村寨致富路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71年鱼水情深,西藏军区部队官兵甘当幸福生活的开拓者,努力将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让幸福的花儿开遍高原,带动各族人民奔小康。
“军民一家亲,有困难就找解放军。”谈及部队官兵的帮困促建,那曲市曲果仁毛村23村支书塔杰不由竖起大拇指。该分区官兵建起服务热线30年不断线,集中力量为民解难、为民救急。义务巡诊、紧急献血、慰问孤儿院,官兵们的身影随处可见;打水井、修温室、送农具、传授养殖技术,村民的生活逐渐走向富裕。
在距离拉萨不远的乃琼镇波玛村,村民们的生活更是越过越红火。前些年,村里打造了集花卉种植、民宿餐饮、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于一体的“香雄梅朵”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奈何藏在深山知名度低,村民收益起色不大。驻地部队得知情况后,帮助村民找准发展突破口,通过“线上+线下”推广新模式,迅速突破冷淡期,让原本冷清的藏家村寨迎来八方游客。
“我们驻守一地,就是造福一方。”川藏线、青藏线沿线官兵积极发挥便利交通带来的辐射效应,引导群众发展特色旅游业和产品加工业,采取“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扶贫帮困方法,帮助群众找项目、抓建设、教方法,使群众收入成倍增加。
在昌都、那曲等地偏远村落,官兵与4个贫困村结成扶贫对子,投入资金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建立的“军民共建示范田”和“农牧民之家”,成为村民学习农牧技术的主阵地。
多年来,西藏军区部队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帮助驻地培训农技、加工、养殖、修理等技术骨干上万名,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一系列的惠民工程让驻地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美了起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