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与此同时,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我国经济工作定调。
下一步,中国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如何?还有哪些潜力需要更好地挖掘?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应如何发力?在南开金融论坛《首席观点》第四十三期中,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张瑜与长江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于博,分别就我国当前消费、投资、民营经济等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同时展望了其下半年的发展态势。
拉动消费需解决收入关键问题
(相关资料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整体看来,上半年经济流动性特征明显,消费预期也在逐步恢复。
张瑜认为,今年上半年消费数据呈现出“波浪状”的发展特征,二季度数据受到“复阳”等因素影响有所回落。从结构上看,餐饮消费等接触性消费增速较快。“目前消费中地产链、消费电子链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但整体来讲消费复苏的态势仍十分明显。”
“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复合增速为3.65%,总体来讲消费情况中规中矩但仍然表现出很强的韧性,”于博表示,其中结构分化十分明显,从必选和可选的角度看,“吃穿日用”是消费的中流砥柱,相比之下可选消费的增速表现略弱于必选消费。
收入与消费是息息相关的。
谈及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于博表示,下半年需要特别关注消费结构下沉。“二季度居民收入承受了一定压力,结构下沉的特征比较明显。比如外出务工人员的人数以及低收入人群的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整体。此外,年轻人的就业情况弱于中年人的就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于博表示,真正释放消费潜力仍需要解决就业、收入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等关键问题。“就业是释放消费潜力最根本的一个因素,因为某种程度上收入是消费的‘保障’。目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约有60%来自工资性收入。虽然目前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势性改善。”
在收入增长方面,于博讲到,从居民的角度来看,各种消费理论都需要考虑中长期收入或消费增长中枢。如果只看短期政策而不考虑中长期收入或消费的增长中枢,那么对于消费的刺激作用将相对有限。为提高消费增速的中枢,除充分带动就业,拉动居民收入增长外,收入分配问题也十分关键。
“劳动报酬占整个经济的比重的上升对于中长期发展十分重要。”于博强调。
房地产投资状况需关注
稳定投资增长对于稳定经济增速、增加就业、拉动消费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具有重要作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2%,制造业投资增长6%,而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9%。
“上半年全国投资增速接近4%,‘成绩’不错。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为-0.2%。这意味着上半年投资数据中,公共部门和私人的投资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与去年上半年非常像,情况并没有得到一个根本性的改变,私人部门的扩张意愿仍然非常的弱。”于博分析。
“传统三大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上半年增速约10.7%,可见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扮演‘关键’角色,”于博说,“制造业投资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符合预期。制造业比我们预想的更强,这与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行业飞速发展有很大关系。”
张瑜表示,在配合低碳化改造的同时提高产能,是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改变。对于下游企业来讲,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改造、提升效率是对工业企业的必然要求。
在众多正向数据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负增速情况值得关注。
“房地产循环十分重要,简言之,盖房子的人需要有信心盖,买房子的人需要有信心买。价格高低、量多量少可能都是由周期性波动造成的,但是目前,买卖双方节点似乎都被‘堵死’。”张瑜讲到。
她认为,从“盖房端”来看,土地溢价率情况代表开发商有没有信心“拿地”,但是近年来土地溢价率维持低位已经有一年多,并呈锯齿状来回震荡。从中长期看,房地产供给侧出清是主逻辑,开发商这一段仍在消化这一情况。从“买房端”看,购房的超额收益率是老衡量老百姓购房意愿的关键指标,用来衡量资金的机会成本。
“目前来看两个‘堵点’都有一些止跌的迹象,情况并没有变得更糟。随着底部的慢慢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会有一些回升,这样才能看到整个房地产的循环。”张瑜说。
应如何激励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近年由于疫情、环境等影响,民营经济发展仍缺乏活力。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从总体要求、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等八方面提出了31条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重振民营企业家信心。
“这个信号意义非常重要,”于博谈到,“自2018年起民营企业就开始不断面临‘三座大山’带来的的种种挑战——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和转型的火山,使得民企发展信心不断被打击。”
他表示,在市场冰山方面,“三十一条”的提出对于打破垄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融资高山需要用辩证视角来看。“有人测算,民营企业的利润率比融资成本更低,所以民企不愿意借钱。但是过去几年在融资方面出台许多政策,这方面的让利让需要有一个过程。”
面对成本高、利润薄的问题,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需要不断降低成本使自身更有竞争力。“我认为关键仍然在于第一环节,即市场转入的问题,即一视同仁、没有其实。在未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现实。”
此外,营商环境也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那么,如何改善营商环境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首先需要稳定预期。其次在经济波动的环境下,给予民营企业充足的融资工具,避免被流动性误伤的情况出现。”张瑜表示,发展民营经济最好的方法就是淡化民营的概念,淡化就是最好的公平。
“制度建设也十分重要。”于博补充道,“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逐渐显现出垄断的色彩。如何保障小企业的利益?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利益,都需要制度来‘监督’。我认为制度建设需要向常态化的方向发展,需要从长计议,通过制度型建设避免矫枉过正,避免逆向和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